本文聚焦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驳回诉讼请求、裁定保留“团结税”这一事件,深入剖析了“团结税”的征收背景、引发的争议、对财政的影响以及不同政党的立场等方面内容。
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消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于26日做出重要裁定。在经过慎重的考量和审判后,法院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决定保留德国统一后开始征收的“团结税”。设立此税的初衷是为了消除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
画面中展示的是2023年10月6日,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被灯光点亮的美丽场景。(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这起诉讼是由6名德国自由民主党成员发起的。他们认为“团结税”违反了德国《基本法》(相当于宪法),因此强烈要求废除该税种。他们提出了两个主要理由:其一,当前征收“团结税”所依据的第二期“团结协议”早在2019年就已经到期;其二,自2021年起,大约90%的纳税者已无须缴纳“团结税”,这在他们看来违反了宪法中的待遇平等原则。
然而,宪法法院有着不同的考量。法院认为,联邦政府目前仍然存在用于“统一”事务的合法财政需求。不过,法院也特别强调,一旦这种需求消失,继续征收“团结税”就可能会被判定为违宪。
追溯历史,德国在1990年统一后引入了“团结税”。具体规定是,高于免征额的居民个人收入所得以及企业和资本所得,都须缴纳收入所得的5.5%,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帮扶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但近年来,德国国内一直有取消“团结税”的呼声。部分人认为“团结税”使得部分项目过分依赖补贴,并没有起到有效促进东部地区发展的作用。
这幅图片记录的是2011年8月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的“东部画廊”,游人欣赏柏林墙墙体上绘制的涂鸦的场景。(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德国联邦政府对取消“团结税”的呼声做出了响应,对相关纳税标准进行了调整。按照2021年起实施的标准,年纳税额高于19950欧元的个人纳税者以及企业、投资者才需要缴纳“团结税”。据德新社援引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报道,目前仍有大约600万人、60万家企业需缴纳“团结税”。
从近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原东德地区与原西德地区的经济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居民平均收入更低,失业率也更高。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状态不仅影响了经济,还对政治产生了影响。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德国选择党的迅速崛起,乃至在本届大选中成为联邦议院第二大党,部分原因就在于东部选民对现状的不满。
在财政方面,2024年“团结税”为德国政府贡献了126亿欧元的财政收入。据德新社报道,如果宪法法院支持废除“团结税”,可能会使今年联邦财政预算出现127.5亿欧元的缺口,而且联邦政府可能还得向纳税人返还2020年以来收取的650亿欧元“团结税”。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3月25日,在德国柏林,新一届德国联邦议院成立并召开首次全体会议的场景。(新华社记者杜哲宇摄)
在今年2月举行的新一届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中右翼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得票率最高,并且已经和得票率第三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初步谈定联合组阁协议。不过,两党在“团结税”问题上存在分歧。联盟党主张废除“团结税”,而社民党则主张保留。
支持保留“团结税”的人,如德国税务专家尤利娅·伊尔曼认为,现行“团结税”仅对高收入者征收,并不违反平等原则,反而在当下的现实情况中显得“更公平、更急需”。
本文围绕德国“团结税”的存废展开,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定保留该税种,虽有纳税人发起废除诉讼,但法院基于政府“统一”事务的财政需求做出此决定。“团结税”征收多年来引发诸多争议,且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差距仍存,在财政和政治层面均产生了影响,不同政党也有不同立场,未来“团结税”的走向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