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情况。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接受采访,阐述了投资收益率对个人养老金缴存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投资收益率的因素,介绍了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情况,并对下一步产品扩容提出了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愈发严峻,养老问题俨然成为当下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核心议题。为了积极、有效地应对这一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国在近年来相继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举措。其中,个人养老金制度被视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重要手段,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进程,切实落实好个人养老金制度。
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举办期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专访。他在采访中着重强调,投资收益率是影响个人养老金缴存意愿的关键因素。若要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缴存额度,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丰富产品的种类,强化产品之间的非同质化竞争。
郑秉文深入分析指出,投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方面。其一,资本市场的表现至关重要,一个活跃、健康的资本市场能够为个人养老金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回报;其二,产品的丰富程度以及可投资范围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他进一步解释道:“倘若资本市场不够活跃,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会极大地限制投资收益率的提升,进而削弱个人养老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在谈到个人养老金产品扩容的话题时,郑秉文介绍,当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向全国后,其产品种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新增了特定储蓄产品、指数基金产品和国债等。这些新增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能够有效对冲资本市场的波动风险。特别是指数基金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这对于稳定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过,他也客观地指出,未来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扩容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据郑秉文介绍,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三个多月以来,由于市场表现的改善以及可投资产品范围的扩大,投资回报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截至2025年3月21日,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已接近1000款。其中,储蓄存款产品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基金产品有287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有211款,银行理财产品有30款,目前暂时还没有国债产品在个人养老金平台上线销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几乎都呈现正值。
对于下一步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扩容方向,郑秉文提出了多个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他认为,过去20年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投资收益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进行改造,使其向个人养老金开放。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望为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此外,郑秉文还指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成立26年来,投资收益率表现十分出色。可以探索让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成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发行商,邀请他们参与到产品的开发和发行工作中来。这样做有望实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持有人的投资收益率,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个人养老金的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全国社保基金的发展壮大开辟一个新的筹资渠道。他乐观地表示:“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办法。”
不过,郑秉文也强调,上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技术困难,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他呼吁:“要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收益率,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解放思想,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来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本文围绕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展开,指出投资收益率是影响个人养老金缴存的关键,当前虽因市场和产品扩容使投资回报率有所提升,但产品仍有扩容空间。郑秉文提出将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改造开放、让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参与产品发行等建议,同时强调实施这些举措需克服技术困难并进行改革,以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更好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