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的伏岭村,了解其得名由来、地理风貌、传统建筑特色、民间艺术徽剧的传承情况,以及近年来在文化保护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
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有一个充满魅力的村落——伏岭村。它因村居伏岭之下,且东临登源河而得名。
明清时期,伏岭村可谓人才辈出,闯出了一支徽商劲旅。这些徽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为伏岭村赢得了“中国徽菜之乡”的美誉。
伏岭村宣传片
伏岭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山谷间的明珠。它沿着新安江支流登源河呈南北向分布,四周群山环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画卷。登源河水川流不息,就像一条灵动的丝带,为村落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而外围那数千亩的良田,又给人一种富足、安稳的感觉,整体形成了“环山抱水”的绝佳选址格局。
伏岭村传统街巷风貌
漫步在伏岭村的传统街巷,沿街而建的传统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以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为主要风格,每一栋建筑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徽派建筑的院落轮廓呈矩形,白色的外墙高耸挺拔,仿佛一位位坚守的卫士。屋顶由青瓦铺就,整齐而又美观。屋檐向内倾斜,形成了典型的“四水归堂”平面布局形式,寓意着聚财纳福。外墙顶端那层层跌落的马头墙,又称封火山墙,不仅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更是徽派古建筑的标志性建筑构件之一。白墙与黑瓦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远远望去,整个村落给人一种端庄典雅、严肃大气的印象。
伏岭村传统院落天井内风貌
除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伏岭村如今仍传承着一项重要的传统民间艺术——徽剧。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名为“徽剧”,它是一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剧种。作为徽剧的发祥地之一,伏岭村自南宋以来就有舞徊演戏的习俗。徽剧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列国纷争到民间生活故事,应有尽有。其唱腔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等九类。目前,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伏岭村中老艺人成立了 “徽剧研习社”,并以伏小“徽剧童子班”为依托,积极进行徽剧的传承工作。
2016年,伏岭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伏岭村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创新探索“文化 + 研学”“非遗+节会”等保护利用模式。例如,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安排非遗传承人在校教授学生徽剧唱法,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在村中举办传统文化研学活动,开展与外来游客间的互动文化体验,如讲述历史故事等,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让每一位游客在游玩中都能全面感受伏岭村的文化魅力。
本文介绍了伏岭村的地理位置、得名原因、历史上徽商的成就及其带来的美誉。描绘了伏岭村“环山抱水”的地理风貌、徽派建筑特色和徽剧传承情况。还提及伏岭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文化保护利用模式,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展现了伏岭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