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教育行业,探讨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教育行业的核心逻辑,包括政策导向、教育支出、转型潜力等,阐述了AI技术在教育全场景中的赋能作用及利好个股情况。
近期,相关机构研究指出,当下AI技术正处于持续升级迭代的阶段。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教育领域无疑是AI应用落地的核心场景之一。借助AI技术,有望帮助教育公司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其中的核心逻辑。
首先是政策方面。我国教育政策存在两条清晰的主线。一方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发展进行规范,这一过程历经了从初步探索,到强力管控,再到如今分类管理的阶段。其主旨始终围绕着为学生减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大力支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和技术技能人才。展望未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鼓励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政策导向将持续强化。
其次,从教育支出情况来看,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教育支出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并且居民对于教育的支付意愿依然充足。在宏观层面,教育经费支出占比整体保持稳定,K12整体支出不断增加。在微观层面,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也在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兴趣班方面的投入金额,多数家庭都有所增长。以2019年为例,全国、城镇、农村家庭生均教育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8%、28.1%、37.5%。“双减”政策实施后,有85%的家庭在兴趣班的投入金额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
再者,教培企业的转型方向潜力巨大,头部企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素质教育业务已成为教培企业主流的转型方向,因为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内容迁移与复用的难度相对较小。而在高中学科培训中,以全日制培训基地形式开展的业务,先发优势更为突出。“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大幅减少,行业供给侧进行了深度出清。在“双减”前的2019年5月,全国约有86.4万家教育培训机构,其中K12学科培训校外机构约18.7万家;截至目前,我国仅剩下约12.62万家教培机构,其中学科培训机构仅有9312家。随着中小规模企业的加速出清,同时申请牌照等入行门槛不断提高,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
另外,技术与政策共同驱动着AI教育的蓬勃发展。在技术驱动方面,AI技术不断进步,从最初的计算机处理基础数据和信息,发展到如今生成式AI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问题,逐步覆盖了教育的全链条。在政策驱动方面,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核心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旨在升级教育内容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AI技术已成为破解“教育不可能三角”(规模、公平、个性化)的关键变量。目前,我国教育科技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且以C端应用为主,AI渗透率也在持续提升。
最后,AI在教育全场景中的赋能作用显著,降本增效的成果已初步显现。AI从教学、学习、管理、考试等多个维度对教育行业进行了重塑。在教师端,AI可以辅助老师进行备课、教研、组卷、判卷以及撰写点评等工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备课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在学生端,AI通过虚拟交互和个性化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企业端,AI简化了企业的运营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演进,DeepSeek – R1模型展现出了“低成本、高推理能力、多模态支持”的组合优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I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线下教学,头部教育公司在数据积累和场景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接下来看看利好个股情况。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由于AI技术持续升级迭代,教育领域作为AI应用落地的核心场景之一,AI技术有望赋能教育公司降本增效。该证券推荐的标的有:新东方 – S、学大教育、粉笔、卓越教育集团、思考乐教育、天立国际控股;受益标的包括:有道、好未来、高途集团、豆神教育、盛通教育。
华鑫证券则认为,目前行业整体处于需求刚性、供给出清、政策风险缓和的状态,这对于在行业中具备较深积累、业务转型成功的头部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困境反转机会,并且这一观点在去年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当前时点,教培机构业绩恢复仍具有弹性空间。随着中小规模企业的出清以及行业准入门槛的提升,竞争格局预计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华鑫证券看好以K12学科培训为原点,向素质教育、高中培训转型较成功的思考乐教育、卓越教育、学大教育,同时建议关注昂立教育。
本文全面分析了教育行业在AI技术影响下的发展态势。从政策、支出、转型等核心逻辑入手,阐述了AI技术在教育全场景中的赋能作用,以及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相关证券机构看好的利好个股。整体来看,AI技术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头部企业有望在这一浪潮中实现困境反转和进一步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