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详细介绍了活动背景、成果,以及湖南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在研发和服务端的表现,还提及部分签约项目和发布的创新产品目录等内容。
在2025年3月2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在长沙盛大举行——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此次活动意义非凡,湖南在活动中成功签约了一批重量级的产业转移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研发中心、核心零部件配套等多个领域,湖南正全力发力产业链的两端,积极加快强链、补链、延链的合作步伐,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本次专场对接活动以“协同发力、联动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精心主办。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装备制造业上中下游之间的交流、对接与合作,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活动期间,湖南更是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共发布了69个高端装备签约项目,这些项目的总金额高达672.6亿元,广泛涵盖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数控机床、机器人、医疗装备、应急装备等众多热门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装备制造业作为湖南首个万亿级产业,在2024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产业实现营收1.45万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4.8%。并且,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四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发展潜力。
在产品研发、设计这个关键环节,湖南装备制造的表现堪称亮眼。其中,培育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中心。同时,还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大国重器,像全球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全球最大吨位起重机、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全球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全球首辆5G无人驾驶电动重卡等,这些成果彰显了湖南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卓越技术和创新能力。
而在产业链下游的服务市场方面,湖南也在加速布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日前正式揭牌了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该基地意义重大,将制定中国首个再制造及维修标准体系,建立中国首个工程机械全流程溯源平台,全力开拓工程机械后市场,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链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指出,“服务型制造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五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其涵盖范围广泛,几乎涉及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等所有工业行业,这也为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签约项目中有不少亮点。金乡精密管件智能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湖南智能家电产业配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湖南科舰新能源综合产业园建设项目将提供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部国际机械园则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工程机械再制造及对非出口基地。
此外,活动现场发布的《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目录(第二批)》也备受关注。其中的53项产品均是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创新成果,代表了智能检测装备精准、可靠、智能、集成的发展趋势,并且已经初步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的“铸坯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全车身防呆在线检测系统”成功入选该目录。
本文围绕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成果及签约项目。阐述了湖南装备制造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研发设计和服务市场两端均有出色表现,签约项目涵盖多领域,创新产品也有亮点,展现了湖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强劲发展动力和广阔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