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咖啡馆”点亮关爱之光,守护老年痴呆防线,暖心咖啡馆背后:共筑老年痴呆防线

本文从上海一家由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和志愿者组成的“记忆咖啡馆”切入,引出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增长带来的严峻挑战,详细阐述了应对老年期痴呆的各项举措,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共筑防线。

有这样一位作者,白剑峰,他留意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在一家咖啡馆的吧台上,有这样一个提醒标识:“如果点了美式,却来了拿铁,请多包涵;如果点了小杯,却来了大杯,请别见怪!”这个标识背后,隐藏着一段温暖又意义深远的故事。

这家特别的咖啡馆名叫“记忆咖啡馆”,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和社区志愿者组成。那些在这里服务的“老宝贝”们,在制作咖啡、接待客人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刺激和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能够预防和延缓认知衰退,同时也能提升自信心与价值感。可以说,这家咖啡馆不仅是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交平台,更是社会关爱认知障碍人群的一个窗口。

一杯咖啡,传递出的是几多温情。当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数量持续增长。这一现象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已然成为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减少或延缓老年期痴呆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每一名痴呆老人的背后,都站着一群焦虑而无助的亲人。应对老年期痴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要建立完善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另一方面,要动员更多力量营造尊重、理解、包容、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共同守护老年人的记忆。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进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鼓励具备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初筛阳性人群进行进一步认知功能评估,并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危险因素管理和认知训练等早期干预工作。依托现有的社区活动场所,设置“守护记忆”社区认知训练活动站。由专业的社工团队定期组织开展认知刺激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运动体能训练、社会活动和心理康复等认知干预活动。由专业的医疗团队制定个性化认知训练方案,指导患者家属或照护者开展居家训练,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

其次,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相衔接的老年期痴呆照护服务模式,根据疾病不同阶段为痴呆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推动痴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痴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为痴呆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的居家照护服务。加快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中的痴呆老年人照护专区,鼓励支持建设痴呆老年人专门照护机构。将符合条件的痴呆老年人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减轻痴呆老年人家庭负担。

最后,构建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痴呆老年人伤害风险防范和紧急救助服务,及时为痴呆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建立社区痴呆老年人支持服务网络。加强对痴呆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等方式,切实减缓其精神与照护压力。向有需求的老年人免费发放定位黄手环、防走失定位贴等防走失用品,减少痴呆老年人的走失风险。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年期痴呆既是每家每户的家事,也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要破解“一人失智、全家失衡”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筑起老年期痴呆防线,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让更多老年人留住记忆、安享晚年。

本文从“记忆咖啡馆”引出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增多的现状及挑战,介绍了国家应对计划,阐述了应对老年期痴呆需从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增加照护服务供给、构建友好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强调全社会应积极参与,共筑防线,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969.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