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部:武汉长沙郑州争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部三城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能笑到最后?

本文聚焦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三座城市,围绕它们在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上的各自表现展开阐述。文中不仅介绍了国家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视与布局,还详细分析了这三座城市的消费实力、政策支持、发展特色及面临的问题等,探讨谁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提振消费始终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关注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消费”一词被提及32次,并且“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置于十大任务的首位。值得关注的是,“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这一表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院王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相较于2019年商务部提出的“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化”这一表述意味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工作已步入深入发展阶段。这既表明前期试点城市在消费引领、示范、聚集和辐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凸显了消费在当前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时光回溯到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大约5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若干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1年7月19日,商务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如今,5年时间已然过去,随着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进入收官阶段,大家都在满怀期待地关注是否会公布下一批城市名单。

针对这一问题,王鹏表示,目前首批的五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均位于东部及西南地区,中部地区尚无城市入选。从国家层面考虑,第二批扩容很可能会将中部地区的城市纳入其中。

在众多积极参与竞争的城市中,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格外引人注目。

2024年,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社零总额进入全国前十的城市,且增速位列消费十强城市之首;长沙作为“新消费之都”,年均首店入驻数量超过三位数,以五一商圈为代表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充满活力;郑州则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年接待游客量成绩斐然,文旅消费热度持续高涨。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若能拥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区域消费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究竟哪座城市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部地区首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呢?

武汉:中部消费第一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城市消费实力的关键指标,它直观地展现了城市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梳理武汉近十年的社零数据可以发现,早在2015年,武汉的社零总额就达到了510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武汉的消费力仅次于广州。

到2019年,这一数字攀升至7449.64亿元,跃居全国第六,仅低于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

彼时,武汉还率先发布了《全市加快新消费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 – 2021)》,期望通过打造一流商圈、步行街等举措来挖掘消费潜能。

然而,受疫情影响,武汉2020年的社零总额未能继续增长,仅有6149.84亿元,较2019年减少了近1300亿元,同比下降20.9%。

2021年,“扩大内需战略”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武汉顺势出台了《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社零总额要突破1万亿元,培育形成2 – 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等诸多目标。

同年,武汉还发布了《武汉市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的若干措施》,期望通过持续组织消费券投放,举办戏剧节、博览会以及体育赛事等活动,激发武汉的消费潜力。

在众多政策的推动下,武汉的消费市场逐步回暖。2024年,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唯一社零总额挤进全国前十的城市,增速达5.3%,位列消费十强城市之首。

除了政策因素,武汉多年来交通的持续优化以及人均收入的稳步提升,也是其消费市场活力强劲、社零数据向好的重要原因。

王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年来武汉的交通建设持续发力,高铁3小时便可通达全国主要城市,1.5小时飞行圈覆盖超九成经济区,物流与客流“双通道”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大动能。

与此同时,武汉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732元,较上年增长4.6%。收入的增长让居民的消费底气更足。

此外,武汉借助武网公开赛、国际渡江节、武汉马拉松、武汉国际赛马节等国际赛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大量游客的涌入,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消费,促进了国内外商业资源的交流,使武汉的消费市场与国际接轨。

武汉 图源:图虫创意

换句话说,如果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估的五大维度——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来看,武汉均有出色的表现。

今年,武汉进一步加大了促消费的力度。在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武汉将“做强消费主引擎”列为2025年度重点工作的首位,并将通过实施传统消费提升、新型消费培育、商业载体升级、品质消费扩容四大行动,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从武汉的行动举措和决心来看,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指日可待。

长沙:新消费之都

近年来,被称为“网红城市”的长沙在消费领域同样表现出色,“老字号”与“新IP”爆款频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势头十分强劲。

早在2019年12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长沙商贸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实施意见》就已出台,涵盖了“加强商贸流通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主体、推进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努力繁荣消费市场、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五大板块。

2022年2月,《关于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6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2.5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200万人次。

2023年4月,《长沙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 – 2026年)》印发,重点提到要聚焦国际国内高端品牌,优化“首店”布局,发展“首店经济”;推动建立完善新消费品牌培育机制,支持新消费品牌进商圈、进商业街、进商业综合体等。

在这些政策的持续推动与指引下,长沙的消费领域亮点不断。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19 – 2023年,长沙共开出465家首店。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长沙的“首店经济”成绩亮眼,连续三年首店数量破百,2021年127家、2022年126家、2023年111家。

同时,长沙的夜经济持续繁荣,步行街上的夜宵摊、24小时书店和“不打烊”健身房等新消费场景,展现了长沙的活力和魅力。

聚焦中部:武汉长沙郑州争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部三城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能笑到最后?

长沙 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在耀眼的光环之下,长沙也存在一些隐忧。

比如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尹元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长沙优质龙头企业不多不强,流通主体整体竞争能力偏弱;在中高端消费供给方面,国际知名品牌引进不足,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发展有待加强。

进入2025年,长沙在促消费方面目标明确,动作不断。2月6日,《长沙市提振消费十大行动方案》发布,提出打造“年轻力”与“烟火气”共融、人员流量与经济增量共促、国际化友好与家门口便利兼顾、具有长沙消费鲜明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争取2025年社零总额增长6%以上的总体目标。

在具体行动上,长沙提出既要精准落实国家及省级政策部署,又要深挖长沙禀赋打造“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等特色品牌,以差异化路径激活消费新动能。

在落实长沙消费特色上,方案提出包括文旅融合带动行动、演艺经济引流领跑行动、赛事经济融创跃升行动、夜间经济场景联动行动,旨在充分发挥长沙优势,将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将粉丝经济转化为“开心GDP”。

郑州:交通枢纽,能否变身消费枢纽?

2025年3月,“山姆河南首店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的消息刷爆了不少郑州人的朋友圈。

这一国际顶流商超的入驻被视为郑州消费市场升级的标志性事件,商业巨头的持续加码与郑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相契合。

不止是山姆,3月19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个人抖音号发布消息,胖东来郑州项目基本确定在高铁东站东广场东地下商业广场,目前项目正在加快设计中。据悉,胖东来郑州首店将于2026年元旦前正式亮相。

胖东来的这一选址瞄准了“高铁过客”,且与山姆郑州首店的选址近在咫尺。据媒体报道,高铁东站东广场的地下商业空间还有3条地铁线交会,周边还有长途客车站。这些都有望进一步提升胖东来的跨区域影响力,吸引更多外地消费者前来体验。

事实上,郑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22年。彼时,《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到2025年社零总额超72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86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力争超万亿元,外汇收入达到2.5亿美元。

此后,郑州每年都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郑州具备良好的基础。

郑州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加之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使得消费潜力日益凸显,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筑牢了坚实根基。

聚焦中部:武汉长沙郑州争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部三城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能笑到最后?

郑州 图源:图虫创意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郑州的商业发展势头极为活跃。

丹尼斯大卫城、正弘城等大型商圈相继崛起,比亚迪“迪空间”、苏宁易购MAX河南首店等项目纷纷落地。德化步行街、顺城街等特色商业街人气火爆,阜民里、磨街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会展场馆建设加速推进,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为郑州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郑州在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时进一步提出,将在2025年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郑州市方面表示,2025年郑州市将打造具有“中华经典、世界品牌、时代时尚”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具体行动上,郑州要推进商业设施重塑升级,加快二七、花园路、高铁站等商圈建设,提速华润万象城、正弘坊等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改造提升、高效运营21条特色商业街区,持续打造“醉美·夜郑州”消费品牌。

此外,郑州还将探索建设首发经济集聚区,吸引区域首店、旗舰店入驻,开展首秀、首演、首映、首展,用好市内免税店、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目的地。

从长远来看,这将助力郑州融入双循环,增强国内市场辐射力,提升国际知名度,汇聚全球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与城市能级跃升。

本文围绕中部地区武汉、长沙、郑州三座城市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展开。先介绍国家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视及前期布局,接着分别从消费实力、政策支持、发展特色等方面详细剖析这三座城市的情况。武汉消费基础好、交通与收入优势明显;长沙“首店经济”和夜经济突出但有发展短板;郑州商业活跃且有交通和人口优势。各城市都有机会成为中部首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733.html

(0)
melissamelissa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