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全国首台干调一体化重载运输电-电双源制大功率机车在新朔铁路南坪站完成试运行这一事件,介绍了该机车在节能减排、运输模式、技术配置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取得的科研成果。
3月25日,对于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由中国中车集团与国家能源集团携手联合研制的全国首台干调一体化重载运输电 – 电双源制大功率机车,在新朔铁路南坪站顺利完成了试运行。现场,记者毛锴彦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这台新型机车的诞生,无疑是铁路运输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和传统的内燃机车相比,它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节能减排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该机车相较内燃机车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53吨,同时还能节约燃油成本预计达215.34万元。其智能高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突出的技术优势,成功填补了行业内的技术空白,为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辆新型机车首创了重载货运干调一体化运输模式。它精心搭建了5000吨至6000吨等级牵引吨位机车平台,集成了弓网模式、电池模式、混动模式、低恒速模式、动力制动模式等多种先进的控制策略。采用接触网 + 动力电池的混合供电方式,能够合理匹配接触网和动力电池的机车性能。并且,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运用场景,智能地转换动力源控制及机车运用模式。无论是在有电区还是无电区等多场景,都能实现连续运输。它既能满足干线牵引、站内调车的需求,又能直达管内电厂等客户单位,真正实现了干调一体化运输。这种创新模式大大压缩机车换挂作业时间,经测算,机车全周转时间可节约3小时以上,有效提升了运输组织效率。
在技术配置方面,该机车也毫不逊色。它配置了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制动智能灭火系统。智能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准确检测动力电池系统参数,准确反馈电池状态。而电池制动智能灭火系统则可以自动感知电池温度及烟雾,提前实施降温措施,防止电池热失控,为机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该机车使用新能源动力技术,具备快充性能,还可完全吸收机车的再生制动能量,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据了解,该项科技创新成果已经成功入选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不仅如此,该技术成果还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型专利12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二级以上期刊累计发表论文15篇。它已然成为国家能源集团新型重载绿色环保型电力机车发展的典型示范,为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本文介绍了3月25日全国首台干调一体化重载运输电 – 电双源制大功率机车在新朔铁路南坪站试运行成功这一事件。该机车具有节能减排、首创干调一体化运输模式、技术配置先进等优势,其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入选相关目录,申请多项专利并发表多篇论文,成为行业发展的典型示范,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