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霜蕊菊花研究所贡菊试验田于3月18日启动“遨游太空”的黄山贡菊种子播育试种进程,介绍了贡菊种子的太空搭载情况、研究所进行太空育种的目的、实验方式以及该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学活动等内容。
在3月18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霜蕊菊花研究所的贡菊试验田热闹非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经历过“太空遨游”的黄山贡菊种子,它们正式开启了播育试种的全新进程。
黄山贡菊作为中国四大名菊之一,拥有着八百余年的悠久栽培历史,更是歙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太空种子”在2024年9月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进入太空,经过一段奇妙的太空之旅后,于同年10月顺利回收。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安徽省药用、食用、茶用黄山贡菊种子的首次太空搭载。
3月18日,程付强正在播撒太空育种“黄山贡菊”。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然而,如今黄山贡菊这一古老品种正陷入种性退化的困境。歙县霜蕊菊花研究所负责人程付强表示:“我们希望借助太空育种技术来寻找新的品种,同时也探索通过嫁接技术改善老品种特性的可能性。”
当天,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在太空中“遨游”了十余天的黄山贡菊种子播撒入地。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工作人员采用人工育秧、移栽的方式,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控。并且,他们将“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分田种植,在相同的管护条件下进行对比观察。
程付强介绍说:“我们会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里挑选优良个体,把它们作为砧木嫁接老品种,以此提升老品种的品性、品质和抗性。”此次育种实验预计持续到今年11月的采摘季,届时通过观察花的形态和生长状态,就能得到初步的实验结果。
3月18日,程付强(右三)为前来研学的学生介绍“太空育种”黄山贡菊如何播种。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歙县霜蕊菊花研究所自2011年起就专注于菊花全生命周期原生态系统研究,在菊花杂交育种领域已经达到了中国领先水平。该研究所实施了“农业黄山贡菊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还积极将菊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发展。
在温暖的春日阳光下,一群小学生在茶园中穿梭,好奇地观察着菊花幼苗。程付强说道:“我们会定期接待研学团队,让青少年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
本文围绕黄山贡菊太空种子的播育试种展开,介绍了贡菊的历史、种子太空搭载情况、育种目的和方式,还提及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与研学活动,展现了利用太空育种技术改善贡菊品种以及推动菊文化发展的积极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24.html